来源:石家庄e度论坛 2012-07-02 11:24:39
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强化教学导向功能
--评201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严格依据《2012年河北省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各项规定,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突出语文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强化教学导向功能,是一份比较理想的试卷。这份试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考查语言
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今年的语文试卷非常重视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考查语言,要求考生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切实落实“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语文教学目标。
如第1题,要求“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应该填写的句子是“谦让是和谐的花朵,微笑是温馨的语言”。这道题的立意来自“世界微笑日”的大背景,体现了共建“文明和谐”社会的主题。利用我们身边的语文资源作为命题材料,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基本要求”远远没有落实到位,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识字写字的要求和指导,以致造成汉字书写错别字较多、字体不够规范的现状。这道题意在通过对拼音整体认读和汉字的规范书写的考查,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这对扭转目前令人堪忧的汉字书写现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如第3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这道题创设了四个富有生活情境的句子:一是在文学名著塑造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一情境中考查“呼之欲出”;一是在旅游业因环境严重污染受到影响这一情境中考查“无人问津”;一是在露天蔬菜批发市场采购蔬菜这一情境中考查“门庭若市”;一是在破获故宫文物失窃案这一情境中考查“水落石出”。这四个成语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其中三个出自《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文言篇目。“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门庭若市”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水落石出”出自《醉翁亭记》。考查成语是今年试卷的一个新考点。设置真实情境考查成语,对于考生理解与辨析大有帮助。成语,是指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具有独立表意、形式短小、约定俗成、结构固定的特点。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沟通古今语言的桥梁,已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对成语的教学过于死板,机械理解,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加以运用。对成语的考查意在引导教师重视成语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今年试卷上最值得称道的是第6题,要求“观察下面来自生活中的一组照片,回答后面的问题”。这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考查。图1的照片是一个全国性会议的会标,上面写着“全国深化医药体质改革工作会议”;图2的照片是广告牌,上面写着“品位健康人生”;图3的照片是广告条幅,上面写着“QQ群会员招幕中”;图4的照片是一个药店店名,上面写着“糖尿病专卖店”。照片中的错字、病句既令人忍俊不禁,也让人触目惊心。这道题包含三道小题,递进式地呈现三项语文活动,分别是“火眼金睛揪错字”、“幽默风趣拟短信”、“有感而发补对联”。第(1)小题考查错别字的辨识与修改。辨识错别字需要借助汉字的字义加以区分,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三个错别字,“招幕”应写作“招募”,“体质”应为“体制”,“品位”应为“品味”。第一处属于同音形近字的误用;后两处则属于同音词的误用。第(2)小题是对病句修改的考查,以拟短信的形式考查实际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短信不仅要有提醒的意思,还要有幽默感。例如:“您的专卖店是否卖错了东西?”“‘糖尿病’可不能专卖呀!” 这道题设题非常巧妙。第(3)小题考查补写对联。题中给出的上联是“规规矩矩写字”,下联可以对“认认真真作文”、“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说话”。对联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化形式,对联讲究句式一致、内容相关、字数相同。这道小题是一种高级的仿写,富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清晰的照片和活泼的题目为整张试卷增添了灵动感,也容易使考生进入语文活动的真实情境。这道题通过这些真实情境的设置,既增加了趣味性,也使考生认识到学好语文是生活的切实需要,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该题生活气息浓厚,综合性较强,是整张试卷的亮点试题。
在真实情境中考查语言,意在引导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今后的教学强调“生活中学语文”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
今年试卷的第5题是对《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的考查。这道题包含两道小题,第(1)小题要求填写作品的“主人公”,这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第(2)小题要求“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涉及对原著内容的考查,考生必须真正阅读原著才能正确作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且推荐十部课外阅读名著。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与思想的结晶,阅读名著,可以提升阅读品位,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精神世界,陶冶高尚情操。然而,新课改以来,中学生名著阅读的质与量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师的督促指导不利,导致学生阅读驱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不能真正进行课外阅读,仅仅在中考前读读课本中的“名著导读”、背背老师整理的相关资料。针对这一现状,这道题以“文段再现”的形式,由点切入,紧扣原著文本,力图摒除“伪阅读”的倾向,考查真实的阅读经历与体验。该题意在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与名著亲密接触,不折不扣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三、文言文阅读注重迁移能力的考查
今年试卷的文言文阅读选取了课内课外两篇材料,课内材料节选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课外材料节选自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相同之处,都是勉励年轻人勤奋好学的,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今年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改变近年来以课内文言文为主、课外文言文为辅的考查方式,向课外又迈进了一步,在分值比例上作了一些调整,课内、课外分值平分秋色,更加注重了迁移能力的考查。综观近几年我省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变化,由课内向课外发展的轨迹是非常清晰的。
注重词语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如第11题,要求“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其中的第(3)小题“乃时吞纸以实腹”中的“时”,第(4)小题“卒成学士”中的“卒”,都是考查词语的迁移能力。表面考的是课外文段中的词语,实际上所考的字词均在课内重点篇目中学过。在《〈论语〉十则》中学过“学而时习之”,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学过“卒获有所闻”。第12题的第(2)小题要求翻译“嗜学,家贫无资”一句,这句中的重要实词“嗜”就是《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中“余幼时即嗜学”的迁移。
注重内容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如第14题,要求比较“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这道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需要兼顾课内外两个文段的内容,在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归纳与概括。该题意在让学生运用积累的文言知识读通文章、读懂文章。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师生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一是把文言文当成古代汉语材料来教,让学生死记硬背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忽略了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欣赏。二是用翻译代替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造成迁移能力的欠缺。今年文言文试题注重迁移能力的考查,强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要求。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