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紫小涵 2017-08-22 15:00:52
中考不仅仅考察我们的学科知识,更多的是考察我们的答题技巧、心理素质。所以,中考复习并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
学习课本知识不是简单的认知和记忆。
就像有些同学虽然对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全部了解,甚至已经精确无误地背住了它,但是遇到题依旧不会做,这种学课本的方式是错误的。真正的掌握课本需要的是 “理解和应用”。同学们通过对知识本源来龙去脉的推导,甚至在你根本不知道其标准的结论是什么的前提下,你一样可以随时由你的思维瞬间推出这个结论,抓住了其中的道理。
这样才算是掌握了课本。因为,不论命题如何刁钻,其原理结构始终不会变化,只有这样,你在解题的问题上才能做到“再无边界”。
所以,看课本的时候,把握一个原则:不要看自己记住了没有,而是问自己这些结论从何而来。在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推理和应用这些知识点,自然而然把知识点关联起来。
训练解题思维不等于大量的做题。
大家问问自己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是知识点?不是;是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是;缺的是对题目的理解,对做题的理解。
所以,训练解题思维应该注重对题目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理解。怎么做呢?
1、学会从题目入手
怎样才能高效率做题达到瞬间解题?其实道理很简单,学起来也十分容易,难的是思维的转变和做题模式的改观。专业的初三老师会始终强调学生用思维做题,以定性的角度去看待题目,定量计算。
2、客观审题,利用题目所给的条件做题
首先强调,客观思维是获取高分的第一要素,尤其是英语和理科学科。
试题中存在许多干扰信息,往往引起考生主观联想,导致结果出错。始终记住,你只能凭借题目现有的文字资料做题,题目没讲的一概不能想像。当且仅当文字提到,或者能够形成这些文字的必要条件的,我们才能认可。
3、理科形成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和步骤
形成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和步骤指的是一门学科用一种或者两三种思维,制定一定的步骤就可以通解任意题型。只有当题目条件过多或者过少的时候,我们采用逆向的思维,就是必要性思维,即从结果递推出满足这个结果的必要条件。
解题思维的训练比认知和记忆要更难一些,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和积累。但是在中考之前,形成解题思维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同学们请相信自己并坚持训练,一定会有所收获。期末考试和模拟考试就是检验的最好机会,你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