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石家庄中考政策指南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志愿填报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中考说明   返回首页
快捷导航   石家庄中考政策指南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志愿填报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中考说明   返回首页

中考石家庄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2017年石家庄冲刺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8)

来源:家长帮石家庄站    作者:我叫棒棒哒    2016-10-12 14:23:36

说两句

  •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十一学校

    北京二中

    北京四中

    一零一中学

    北大附中

    首师大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